
泰北對觀光客最大的吸引力之一,就是前往泰國清萊府最北端,遊覽一個與緬甸相鄰的市鎮—美塞(Mae Sai)。
因為,與緬甸大其力對口的美塞,每天早上6:00至晚上6:00,兩岸在地民眾可以不須簽證,自由通過位在美塞河岸的邊境檢查站Mae Sai border checkpoint,互相進出對方境內五公里內的市集。
但是外地旅客就必須辦理一張當日來回的臨時簽證。
美塞口岸可說是泰國緬甸兩地重要的商業中心,雖然鎮上只有一條由南向北的貫通大街,卻是清邁至清萊再到美塞的幹道末段,路尾就是與緬甸交界的美塞河。
凡有商機的地方必有華人,美塞是一個玉石交易中心,街邊商店鱗次櫛比,有些招牌還有中文,要說有不少華人商家,我也不覺得奇怪。
進鎮時候,正好遇上遊行的舞龍舞獅隊伍,差點忘了人在泰國。





辦完臨時出入境手續後,走過石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,那是來自一腳踏在泰國、一腳踏在緬甸的不真實感,國與國之間就這樣跨越,跟到世界各地過海關的經歷截然不同。
可以辨認是在哪國境域的辦法是看國旗。
泰國國旗是一面三色旗,由紅-白-藍三色的五條橫帶組成。緬甸國旗在2010年之前的國旗,竟然有點像中華民國國旗,後來至今的國旗是紅綠黃三色旗的中央有一顆五角星。
美塞河也不是很寬,有的地方感覺兩岸住宅架一根竹竿就能橫渡。事實上,據說在毒品氾濫的年代,橋下的美塞河兩岸曾是金三角的毒品交易中心。
橋上駐守邊境的警衛還給我穿著拖鞋,彷彿在自家門口一面閒閒喝茶,一面偶而抬頭看看人來人往,哪有邊界氛圍?
橋上另一有趣現象是,緬甸的車輛靠右側行駛,泰國的車輛是靠左側行駛,因此有時在橋中間兩邊的車會形成針鋒相對的場面。









過橋之後,是緬甸的大其力(Tachilek),這座邊境市鎮與美塞並稱為美塞河畔的雙子鎮。兩座市鎮隔河相望,卻能以泰國語言和貨幣交流,形成“一城兩國”的奇觀。
大其力除了與泰國相鄰,也與寮國接壤,在緬甸的邊境貿易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其次,大其力從前是金三角鴉片和軟性毒品貿易的管道,號稱The City of Golden Triangle,也是大毒梟昆沙的居住地,如今成了最有號召的新興旅遊地。
靠近邊境的市集十分熱鬧,但是許多物品和價格一看就知是賣給遊客,留作紀念價值不高。










大其力市鎮的必訪景點是「玉佛寺 Township Dhammayon 」和「大金塔 Tachileik Shwedagon Pagoda」。
泰國許多地方都有「玉佛寺」這種名稱寺廟,大金塔也是模仿仰光大金寺的窣堵坡(卒塔婆),可是在緬甸撣邦的寺廟裡,仍是堪稱規模可觀的複製品。
大金塔裡有一尊佛像十分特別,從食指可以流出水來,這個創意從桌上照片看來,廟方有瓶裝佛像食指流出的水,以供虔誠的信徒飲用,至於收費是否自發就不得而知。







大其力也可以看到眾多的民族風情,因為金三角地區居住着90多種不同的民族,就近便能參觀住在高腳屋裡的傣族村落。
傣族不僅在緬甸聚集,與中國雲貴高原的百濮、中國長江以南及越南北部的百越有關。人類學家認為傣族與緬甸的撣族、寮國主體民族寮族、泰國主體民族泰族、印度阿洪姆人系出同源。
傣族在中國被稱為滇國,他們於12世紀,曾在中國雲南、緬甸、寮國、越南邊境,建立一個名稱「勐泐」的國家,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字、文學戲曲,也有自己的醫學和藝術。
傣族女子婚前著短衫,束小圍腰,婚後改為穿對襟短衫和黑色筒裙。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,上著短衫,下穿長褲,冬天冷時披毛毯。
首次看到傣族和他們的居所很新奇,畢竟那是2005年的事,後來在東南亞旅行,見多類似便見怪不怪了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