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OLYMPUS DIGITAL CAMERA







泰北旅遊的要項之一,是去親近大象。因此,必訪行程安排了參觀湄登大象訓練營(MaeTang/MaeTaman Elephant Camp),以及體驗騎大象的野趣。
據說在泰國共有70多個大象營地,湄登大象訓練營便是位於號稱「大象之城」的清邁以北約50公里處的Maetaman山谷。
湄登大象訓練營有40多頭大象,他們開設課程教導學習如何照顧大象,了解成為馴象師的真實感受。還能近距離餵食大象,幫它們護理洗澡,回收大象糞便作為紙張和紀念品。
但是,我選擇的是參觀不是上課,所以只觀賞了大象以長鼻繪畫,以及踢球等趣味性表演。
據說大象的智商僅次於大猩猩、海豚等,算是排名前十的聰明動物,也相當於人類四五歲的孩子,尤其以記憶力超強著稱,所以學習後腿直立、長鼻套圈、走粗索、投籃、舞彩帶、踢足球、飛鏢打汽球等,都難不倒它們。
而在大象學會的”小菜”技能中,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繪畫。大象能用鼻子拎起顏料桶,再以鼻子捲起沾上色彩的畫筆,在支起的畫架紙面上進行繪畫。我雖然不知那是被訓練出來的,或是它們自己真能創作,可是看到圖畫有模有樣,讓人不禁叫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知道有些愛護動物人士很反對大象被人類當成玩偶,在他們的眼裡,大象被萬惡人類當成奴隸賣命,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大象與人類豈止是現在形成的關係?
大象對泰國人來說,是國家的象徵。所以,泰國許多府的府徽上都有象的圖案。大象也是吉祥的象徵。尤其是泰國皇家坐騎的白象,更是尊貴、勇敢與權威的精神象徵。
1817年泰皇拉瑪二世把白象放在泰國國旗上,直到20世紀初拉瑪六世才把國旗改成條紋旗。泰皇拉瑪四世創始的皇家白象徽章,是級數最高的勳章,也是外籍人士可獲得的最高榮譽。
泰國人利用大象的龐大體力来對抗緬甸人、馬來人和高棉人,以保護王國的歷史,最早可追溯到1500年代後期。
除了在戰鬥中發揮衝鋒的軍事作用,大象也被泰國人用來在叢林中拖運砍伐的柚木。據說大象經過訓練,大約十歲投入工作,直到六十歲退休。野生象一般可以活到七八十歲,人工飼養的壽命更長。
不過,隨著時代的進步,大象的地位也跟著一落千丈。不論是搬運或戰爭,都用不上大象了。況且,大象每天至少要吃225公斤的食物,如果無法糊口,就會陷入窘迫的境地,甚至上街乞討。
亞洲象雖然不像非洲象,因為有長牙而被殘忍獵捕,然而它們的生存環境,卻因為人類不斷的侵犯而變小,甚至變得危機四伏。
例如野象闖進農田,或破壞或偷吃莊稼,引起人類經濟損失,導致人類報復性獵殺,而大象也會為了爭取生存空間,或為了報仇而屠殺人類,威脅人類生命安全。結果人象衝突頻發事件就越來越多。
大象訓練營或許不是最好的出路,可是有一份表演工作,不也是一份生活保障嗎?況且由政府設立大象學校,提供人道訓練的保證,就不會任由不肖業者以鞭打虐待的手段,成為剝削大象的惡行。
也有說成立大象保護區,排斥大象表演的商業化方式,以充滿愛心的飼養模式吸引觀光客。能夠兼具營利又尊崇自然互動,我當然也舉雙手贊成,不過那些大象應該也是要受過馴服訓練,否則大象獸性大發,還是有可能出現意外。
看完大象表演,接著去騎大象,搖搖擺擺走過河流和林徑,中途有賣甘蔗的小站,我還買了兩串獎賞坐騎吃點心。
老實說,騎大象的感覺真是高高在上,難怪從前皇帝和貴族都愛騎大象出門巡街,比騎馬還威風。不過,沒有馴象師“駕駛”,我對大象如此龐然大物仍會敬退三分。








結束大象訓練營的遊覽後,接著去乘牛車。
其實牛車我們台灣也有,我在台灣也坐過,所以有點乏味,這個項目是包含在參觀大象訓練營的拼盤菜色之一,對非亞洲人的老外比較有吸引力吧。
最後是坐竹筏遊河,河流就是流經河谷的湄登河。這條河發源於清邁靠近緬甸的邊界,最後成為平河的支流。全長135公里的湄登河,有許多地方是激流,可以玩皮划艇。
不過,四合一聯合遊覽的tour,湄登河只讓我們坐竹筏遊河。
船夫是位小哥,從頭到尾都沒講話,不知是害羞還是不會講英語,結果全程下來讓我坐在竹筏上放空,兩岸風光也很平常,偶而有些當地居民在河邊活動,整個就是聊勝於無的串場節目罷了。
不論如何,近距離接觸大象對我來說,還是一個相當新奇的經驗。這一生,大概嘗試過一回就夠了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