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生各年齡層,沒有定律,只有無常?已經有人在研究,一副不怕病魔的身體,得以永生……
Text BJ周
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必經階段,有一個地方可以同時看到這四個現象,那就是醫院。
不知道別人怎麼想,我的下意識裡總排拒上醫院。不想聽到周圍傳來呻吟或哀號的聲音,不想看到求診者悲愁或絕涼的神色,更不想聞到空氣中瀰漫一種混合人體和藥品的味道。
可無奈的是,人的一生就是離不開醫院。走著進去走著出來,是最好的情形;走著進去躺著出來,是最壞的結果。
一視同仁
我有一位朋友,膝下無子女,但與老公鶼鰈情深。後來老公突然病故,她在鬱鬱寡歡之下,辭去工作四處遊山玩水,不知道的人羨慕她逍遙自在,知道的人慨嘆她寄情喪偶之痛。
說也奇怪,從此她也常跑醫院,一下子腳痛,一下子頭痛,還真的查出許多毛病。最後腰背和坐骨神經劇烈疼痛,查出椎間盤突出,須開刀。
手術後,她穿著鐵支架復健了一年多,整個人形銷骨立,我看著一個女子風華正茂,轉眼宛如風燭殘年。人一大病真是太可怕了。
曾演唱《鐵達尼號》主題曲的歌后Celine Dion,被診斷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—— Stiff person syndrome(僵硬人症候群),不得不取消她2023年的歐洲巡迴演唱會,未來是否能返回舞台尚在未定之天。
這讓我想起電影《黑豹》的男主角Chadwick Boseman於39歲罹患大腸癌,在演藝人生正達到巔峰期時去世,突如其來的噩耗震驚全球。
我那位朋友,只是一個小人物,然而從上述兩位明星,讓人見到縱然是紅遍全球的知名人物,也跟小人物一樣會被病痛折磨擊倒。
不分老少
從前仗著年輕,我把養身之道置於耳後, 總覺得那是老年人才需要的。尤其看到醫院求診的多是老人,便認為病痛是老人專利,年輕則是“無敵”。
這種觀念大轉變,在過去新冠疫情三年中,年長者得病機率雖高,但是二次感染竟然是年輕人較多,甚至有些兒童在病毒傳染面前表現脆弱。
除了新冠病毒,年輕人近年來猝死率也越來越高。美國一項“平均年齡在36歲猝死”的研究調查,發現其中80%有冠狀動脈狹窄;猝死也容易發生在18至59歲的人群,其中18至39歲者佔總數的43%、40到59歲佔39%。
以台灣為例,每年約有5000至1萬人猝死,心肌梗塞、血管硬化的問題,現在都提早到二三十歲就發生。甚至只要天氣一冷,就會傳出年輕人猝死的惡訊。
所以,生病不分年齡多寡或男女老少,越是生活習慣不好,越是會被健康危機盯上。
我自己也有“進過手術房開刀”的經驗,全身麻醉到不省人事。醒來,對無常這話有了另一層面的思考。
最多不過百年光景……如果知道自己在世有多少時間,我們會活得不一樣嗎?還是應該問,既然知道最後會怎樣,活著是為了做什麼?
據說,清朝順治皇帝曾經萌生出家念頭,還剃了光頭取了法名行痴。大家不明白,當了皇帝還有何不滿足?
順治於是寫下一首讓人省思的禪偈《歸山詩》,內有一句「未曾生我誰是我,生我之時我是誰。」
沒有了這一身皮囊,你不會是你,我也不會是我;可也因為有了這一身皮囊,人可以一瞬間失去生命,也可以躺在床上十幾年才離開人世。所以,你怎麼能不照顧好你的皮囊?
是健康嗎
凡有幸從鬼門關前轉回來的人,都能深刻體會生命無法操之在我,能活到多少歲也要看老天爺的意旨。
無常中所能擁有的基本正常,就是吃飽睡好來支撐身體活在當下,得到健康才能享受一切,其他都是空談。
據悉,全球電動車龍頭Tesla特斯拉創辦人——Elon Musk的腦神經晶片公司Neuralink,正在研發腦機接口。這個概念是把人類大腦與機器結合,哪怕人類身體毀壞或器官衰竭,只要大腦健在就能永生。
這難道會是一個解決肉體缺陷的辦法嗎?符合健康的定義嗎?
永生,即使代表無懼於年齡各種大關,但是只有腦部像人運作,失去身體感官的存在,你願意接受嗎?
※ 原文刊載於《品PIN Prestige》Singapore雜誌七月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