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 9 月, 2023

提到比利時,一般人的印象可能就是 ─ 鬆餅、啤酒、巧克力,但是漫畫迷可能會連想到《丁丁歷險記》,推理小說迷會想到名偵探梅格雷,文學讀者會想到梅特林克的《青鳥》,愛好繪畫會想到巴洛克畫派名家魯本斯,科研者會想到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索爾維,喜歡電影的朋友會想到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奧黛麗赫本

▲丁丁書館的小巷 ▼有路邊藝術展演

比利時領土面積30528平方公里 (台灣36192平方公里 ),人口不到1千2百萬〈台灣2千4百萬〉,由於地緣關係,歷史上遭到多國佔領併吞,形成多元文化和黨派,也成為歐洲的種族熔爐。

不過,複雜的背景導致複雜的政治,北部說荷語和南部說法語的人民長期處於不合,雖然憲法賦予南北各有自治權,聯邦制的比利時卻一度鬧到18個月無政府狀態,凸顯了國家格言「團結就是力量」成為民主最大的考驗。

▲布魯塞爾市政廳 ▼布魯塞爾市立博物館(國王之家)

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(Brussel)是北約總部和歐盟總部,聚集了近千個國際機構,但誰能想到這裡當初只是塞納河畔的小島,被稱為沼澤之鄉,曾經引起公共衛生隱患,後來經過不斷改良和填埋,成為今日號稱「歐洲首都」的國際城市。

布魯塞爾必訪的景點有三處,首先就是布魯塞爾的中心廣場
(Grand Place),1988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,四周是中世紀的建築,最高點是市政廳的塔樓。遊客在廣場上欣賞美景時,並不清楚腳下曾是執行死刑的地點,十七世紀還被法王路易十四砲轟夷為平地。

▲布魯塞爾大廣場 ▼廣場畫攤身後是布拉班特公爵宅邸

▼廣場一角的咖啡座,紅圈的天鵝餐廳是《共產黨宣言》誕生地

▼天鵝餐廳旁的一樓拱廊通道裡,躺著一座銅鑄雕像,他是布魯塞爾的民族英雄塞爾克拉斯,曾帶領市民抗戰,後來遭暗殺身亡。

今天,布魯塞爾人重建家園的成績斐然,我在廣場延伸出去的街道巷弄遊走,注意到新舊建築雜陳林立,並不相悖,反而有一種和諧的對比。就像照片裡的老城牆,不因立新而除舊,代表的是歷史見證,也顯現人民的心智。

▲▼廣場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街道,就是過去與現代的交織併立

▲老舊死巷的壁彷若走入上森林小徑,另有天地

▲▼歲月在這個城市留下什麼?不妨坐下好好觀賞

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建築風格,表現濃厚的弗拉芒特色,也就是比較偏向荷蘭風。信仰上以天主教為主的教堂建築,風格有羅馬式、拜占庭式和哥德式,精緻華麗的雕飾烘托出顯赫磅薄的氣勢,箇中代表是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(下圖一),經常被用來舉行全國性的天主教典禮,而聖心國家聖殿(下圖二)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。

比利時於1830年成為獨立的王國,實行三權分立,國王雖是國家的象徵,卻也能調解黨派之間的衝突。位在布魯塞爾的王宮,產權屬於國有,國王和王后並不住在這裡,純粹作為國家接待訪賓和國王的辦公場所,只在每年夏季開放民眾參觀。

講到歐洲王室,至今仍有12個,他們的財富其實不如世人以為富有,隨著歐洲失業率激增,各國經濟衰退,比利時王室成員領取津貼,被迫薪水部分要繳稅,辦公支出費要給出證明如何支配使用,國家還設有特殊部門追蹤用度。

▲ 布魯塞爾王宮 ▼新古典主義的格登堡聖雅格柏教堂

比利時的尿尿小童雕像不大(下圖紅圈處),名氣卻很大,400歲了還光著屁股在街頭灑尿,有人怕他著涼,有人覺得不雅,結果他擁有世界各國贈送的700套衣服,還是以”國王的新衣”最為遊客欣賞。

據說法王路易十五授予小童勳章,走過面前的低階士兵要向他敬禮,你說這成了什麼世道?但願這只是個誇大可笑的訛傳,不過也可能是在藉機汙辱法國人以洩恨。

比利時人嗜吃甜食也擅做甜食,有「巧克力王國」之稱,Pierre Marcolini、Neu-haus、Godiva、 Leonidas、Wittamer、Mary這幾個廠牌都來自比利時,我在比利時敗金最多的也是他們的黑巧克力。

比利時鬆餅不如炸薯條有名,但在台灣風行,其實你看照片裡那種奶油、糖漿鋪天蓋地的正宗吃法,我投降。不可避免,尿尿小童也成了鬆餅巧克力代言人。

▲小童雕像旁邊的商店,沒有一家不賣巧克力 ▼還有賣各種鬆餅

▼比利時的刺繡手工藝品也相當有名,也是必敗紀念品

比利時的啤酒跟德國啤酒有拚,但我喝得不多,不予置評,唯一能介紹的是Chimay,他是修道院酒,因為宗教儀式的需要,又能增加修道院經濟收入,成為僧侶所釀,特色是口感清淡,果香味重。

最後,請容我多談建築面貌。實在是我旅遊主題的愛項之一。

布魯塞爾的民居門罩和山牆上,保留許多圖騰(下圖),雖然不懂象徵意義,但顯然受到尊重而保留,我在台北大稻埕、桃園大溪老街等地方看到類似建築裝飾,希望不要隨便拆除,如我前言它們代表的不僅是歷史,也代表一段時期的文化。

▲民宅牆上的多元圖騰▼建築上的滴水獸造型充滿想像力

▼古典建築上的裝飾和雕像也十分引人入勝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