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 10 月, 2025

歐盟02/26日公布28個會員國薪資比較,其中盧森堡(Luxembourg)是全球人均所得最高的國家,她的人民平均每月最低薪資為一千九百廿三歐元(約台幣六萬七千元)。歐盟金援計劃裡表現強勢的德國,才排名第四。

被包圍在德、法、比之間的盧森堡,過去常受戰火波及,屢遭侵略,聲明中立都沒有用。現在雖然西線無戰事,盧森堡人做生意講法語,聊天講盧森堡語,學校教德語,每個人都會多種語言,就是由環境造就。

總面積只有2586平方公里的盧森堡(台灣35980平方公里 ),有全球僅次於美國的投資信託中心,也是歐元區內私人銀行的中心,許多跨國連鎖企業都將歐洲業務部分收入轉移至盧森堡,以達避稅目的。盧森堡的《盜匪The Robbers (Les Brigands)》,就是一部描寫盧森堡的高階金融圈為背景的黑色電影。

▲盧森堡國家儲蓄銀行,在盧森堡的“華爾街”–自由大道(
Avenue de la Liberte )上,這裡也有很多華麗的歷史建築 ▼

▲自由大道上的Villa 和旅館▼

在她的邊界,我看到掛著德國車牌的車子,大排長龍在盧森堡加油站等候加油,據說這是常態。由此,你可以很快領悟兩件事 ─ 盧森堡的油價較低,盧森堡的邊界沒人在管。可是根據數據顯示,盧森堡的治安在歐洲最好。

你一定想不到小小的盧森堡,卻是世界鋼鐵巨人,這是因為他們很大一部份土地含有豐富的鐵質,盧森堡不但沒有被工業汙染,反而環保1/3土地為森林,結果被稱為「歐洲的綠色心臟」。

▲自由大道上的ARBED鋼鐵製造公司總部大樓,有濃厚的法國宮廷風格,這座完成於1922年的歷史建築,象徵工業經濟的成功,現在已成為國家紀念碑

▼母與子的雕像後方建築,就是全球鋼鐵公司ArcelorMittal總部

盧森堡的首都就叫盧森堡市,因為有兩條河流形成的險峻峽谷作為天然屏障,早在公元3世紀就出現城堡,後來更修建出有三道護城牆的軍事要塞,烽火連天時期,還修出23公里長的地道。

盧森堡市被稱做建在懸崖上的城市,新舊市區分隔在佩特羅斯峽谷(Pétrusse Valley)兩岸,連接就靠阿道夫大橋(Adolphe-Bréck), 這座沒有支柱的圓拱形石造高架橋,是歐洲名橋之一,橋寬17.2米,有四車道,加上人行道,可說是一條交通要道。

阿道夫大橋也象徵盧森堡的獨立,所以很多遊客喜歡在對面的憲法廣場拍攝此橋留念。

▲盧森堡市建在峽谷上,懸崖邊就是憲法廣場,下面有炮台和通道

▲▼從憲法廣場看對面的阿道夫大橋

憲法廣場(Place de la Constitution)是盧森堡市的重要地標,豎立著一座感戴大戰中為國陣亡將士的紀念碑,頂端是一位黃金女神手持桂冠或花環。這座紀念碑曾在二次大戰中遭到德國納粹拆除。

憲法廣場也是觀看盧森堡大峽谷、阿道夫大橋、盧森堡城堡的最佳地點。

我在這裡看到來自中國和台灣的旅遊團不絕於途,但都是蜻蜓點水就揚長而去。其實廣場下面有曲折迂迴的地道通往兩旁砲台,是昔日堅守作戰的防線,牆上都是槍眼彈孔,可見當年激戰。

▲▼憲法廣場上的陣亡將士紀念碑,頂端有黃金女神

憲法廣場的旁邊,有一座聖母堂(Cathédrale Notre-Dame) ,原本是耶穌會最早的教堂,在此開辦學校,奠基於1613年,是盧森堡境內唯一的大教堂。耶穌會教士離開後,成為羅馬天主教大教堂。

外表看起來像是哥特式建築聖母堂,內部其實是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可風格,教堂橫斷面有三座鐘塔,中央塔樓反而最低,三塔頂端都是鋼鐵撐架,看起來像是戴了三頂帽子。

聖母堂的地下室是盧森堡皇家墓室,現任大公儲與比利時女伯爵於2012年在此舉行婚禮,可見聖母堂的份量。盧森堡也是歐洲現在唯一的大公國。

▲上圖為聖母堂外觀 ▼下圖為內景

▲教堂大殿的天花板上繪有聖經人物 ▼側室供信徒祈禱

聖母堂的後方有一個克萊兒芬坦廣場(Place de Clairefontaine ),此處原是修道院的避難所,現在豎立一座雕像紀念盧森堡大公夫人夏洛蒂(Grand Duchess Charlotte) ,她於1896年 – 1985年統治盧森堡,為民族團結做出貢獻。

大公夫人廣場旁邊有圖書館、眾議院、政府辦公室等。 大公夫人廣場不遠處,還有一個威廉二世廣場(Place Guillaume II) ,這裡豎立的是一座紀念既是荷蘭國王,也是盧森堡大公的威廉二世 (William Guillaume II)騎馬雕像。

威廉二世廣場是盧森堡市舉行露天音樂會的場所,附近還有大公宮、市政廳、盧森堡遊客中心、市場和餐廳。這裡可以看到街頭藝人的表演,也有許多店面可以坐下來享受飲食。

▲教堂後方有大公夫人廣場 ▼廣場周圍有許多政府辦公室

▼大公宮(Groussherzogleche Palais)是盧森堡大公的官邸

▼廣場四周還有許多餐廳、可以享受一頓露天美食

盧森堡市的老城區有許多古典優雅的老房子,需要放慢腳步欣賞,才能感受氛圍的美感寧沁,否則像許多旅遊團過路盧森堡,蜻蜓點水不需一小時就可以揮手而去,遊客大概只能留下一抹淡得像煙的記憶。

我最喜歡穿梭街道的巷弄之間,遊覽盧森堡自不例外,老房子的門面常讓人驚豔,那上面豈止是文化表現?看著看著,彷彿還看見歷史的舞台,在時間的流淌中,重複上演人來人往的生命嬗遞。

盧森堡面積雖小,用兩條腿一日就能走完主要景點,然而市區交通工具仍然不少,腳踏車、機車、公車都隨處可見,還常見BMW之類跑車,街道狹小卻毫無堵塞問題,路邊停車更是井然有序,整天在盧森堡沒有聽到一點喇叭聲,讓來自台北的我竟然不太習慣。但也不禁要問,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如此起居生活?

民情習慣不同,究竟是受環境影響,還是會影響環境?盧森堡市的空氣清潔,路面乾淨,民眾和善有禮,起碼我問路時的運氣都不錯,旅遊品質上等。唯一能挑剔的就是看不懂他們的路標,你明白下方照片裡的路標是什麼意思嗎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